#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7月#
科创板申请已提交,但时间表仍存变数
小米汽车已于2023年11月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目前处于审核阶段,预计2024年上半年完成招股,但具体日期尚未披露。这一进程受政策审批速度和股权架构调整双重影响,尤其需关注小米集团对汽车业务控制权(需持股≥10%)的合规性安排。与港股800亿美元估值形成反差的是,A股上市因同股不同权限制、交叉持股复杂及未达盈利标准等因素延迟,凸显新势力车企在境内资本市场的适应难题。
双轨制战略背后的技术壁垒
小米采取港股独立上市+科创板组合方案的双线推进策略,但面临三大实操难题:跨境资金监管要求港股与A股账户隔离,信息披露需实现两地招股书数据100%同步,以及小米生态链企业涉足充换电等关联业务可能触发反垄断审查。招股书披露的关键数据显示,其L4级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500万公里,单车研发成本1.2万元超行业均值,这些技术亮点或将影响A股估值逻辑。
盈利魔咒与产能困境的双重考验
尽管小米SU7创下27分钟订单破5万的销售纪录,但2023年净亏损267亿元、上海基地年产能30万辆与2024年5万辆交付目标的巨大落差,成为上市前必须解决的生死线。监管层更关注其能否在2026年前实现单车净利润转正,而消费者调研显示仅38%认可其专业汽车品牌身份,这种认知偏差可能进一步加剧估值压力。
投资者的机会与风险指南
对于关注小米汽车概念的A股投资者,建议聚焦三类实质受益股:智能生态嫡系(如经纬恒润独家供应区域控制器)、成本控制赢家(如比亚迪弗迪电池占SU7成本30%)、隐蔽产能方(如北汽蓝谷提供生产资质)。但需警惕40余家蹭热度公司的业绩陷阱,重点核查公告中批量供货等实质性合作关键词,避免重蹈海泰科等概念股暴涨30%后回落的覆辙。
破局展望:技术牌与资本牌的博弈
小米汽车若要在年内突破上市僵局,可能打出4680电池良品率提升(当前82%)和城市NOA功能落地等技术王牌,同时Q4启动科创板申请并释放Robotaxi等新故事。但投资者需清醒认识:新能源板块PE已降至25倍,理想等对手年产超百万辆的竞争压力下,小米的估值窗口期正在快速收窄。
景盛网-配资平台查询网-配资杠杆炒股-配资公司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