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应邀赴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会见巴西总统卢拉时,李强指出,中巴同为多边主义、自由贸易的维护者,中方愿同巴方加强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的沟通协调,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
近年来,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受到严峻挑战。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此类行径于自身发展和国际合作均无益处,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注定伤人害己。
因此,尽管当前外部形势复杂多变,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始终清晰而坚定。我国多次在不同重要场合申明,中国已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
在金融领域,金融双向开放同样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推动金融双向开放是高水平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
全面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鼓励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新业务试点。同时,开通债券通“北向通”并持续完善双向互联互通机制,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并优化跨境资金管理,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并稳步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持续拓展金融双向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是积极主动的开放,是稳健有序的开放,是互利共赢的开放。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时再次强调切实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要提升制度型对外开放水平。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从规则对接、市场联通、配套改革等多维度协同发力,积极构建与国际高标准深度衔接的开放体系,同时,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金融开放引向纵深。
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需要主动融入全球金融治理,在更多领域实现规则兼容。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推动中国规则与国际互认。完善制度型开放载体建设,拓展自贸试验区(港)金融创新试点范围和试点内容。要不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鼓励更多中资企业“走出去”,支持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要稳步构建多元开放格局。相较于单一开放路径,多元开放格局更不易受到资本和地缘政治等外部因素冲击,也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吸引多样化国际资本,提升我国金融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构建多元开放格局,需要多元化市场准入。持续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市场准入要求,营造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在立体化开放渠道方面,积极拓展新兴市场,进一步推动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
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要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高水平金融双向开放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监管与风控能力,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
不断提升高水平开放条件下的金融风险防控水平,需要持续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加快推进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处置长效机制。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参与跨境业务的金融机构要主动完善跨境业务风险隔离机制。
景盛网-配资平台查询网-配资杠杆炒股-配资公司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