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里,藏着一个长度约7-8 米的“隐形器官”——肠道。提起它,多数人第一反应是“负责消化的器官”,但它的功能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既是消化系统的核心成员,也是守护健康的免疫屏障,更因拥有大量神经元、能分泌神经递质,被科学家称为 “第二大脑”。
肠道健康如同身体的 “晴雨表”,与消化吸收、免疫防御、内分泌调节,甚至情绪波动、认知功能都密切相关。让我们通过四个部分,深入了解肠道、学会守护肠道健康。
Part 01
肠道:不止 “消化” 这么简单
肠道并非单一结构,而是由小肠、大肠、直肠三部分组成,不同部位分工明确,共同支撑身体多项关键功能:
01
消化吸收:营养的 “转运站”
展开剩余85%小肠(约5-6米):作为消化吸收的“主力”,小肠内壁布满绒毛和微绒毛,能高效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再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
大肠(约1.6米):主要负责吸收食物残渣中剩余的水分,同时将残渣浓缩成粪便;此外,大肠内的肠道菌群还会分解部分膳食纤维,产生对身体有益的短链脂肪酸。
直肠:作为 “储存与排出通道”,当粪便积聚到一定量时,直肠会传递信号给大脑,最终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完成消化循环。
02
免疫防御:身体的 “第一道防线”
小肠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其黏膜层分布着大量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免疫分子。当食物、药物、病原菌等 “外来物质” 进入体内时,小肠会第一时间识别并启动防御机制,阻止有害物质入侵,减少感染风险。可以说,肠道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全身免疫力的强弱。
03
情绪调节:“第二大脑” 的神奇作用
你是否有过“紧张时拉肚子”“开心时胃口变好”的体验?这背后是“脑肠轴”在发挥作用——它是大脑与肠道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肠道菌群、激素等途径传递信号
更关键的是,肠道是“快乐激素”的主要产地:人体95%的5-羟色胺(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50%的多巴胺(传递愉悦感、提升动力)都由肠道分泌。当肠道功能紊乱时,这些激素的分泌会受影响,进而导致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问题;反之,积极的情绪也能通过脑肠轴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
Part 02
5 个习惯,轻松守护肠道健康
肠道健康并非“靠运气”,而是可以通过日常习惯主动维护,以下5个方法简单易执行,建议长期坚持:
01
健康饮食:给肠道 “吃对营养”
多吃“肠道友好型”食物:每天摄入足量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水果(如苹果、蓝莓)、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多喝水(每天 1500-2000ml),帮助软化粪便,预防便秘。
少吃“肠道负担型”食物:减少红肉(猪肉、牛肉)和加工肉制品(香肠、培根、腊肠等)的摄入,这类食物可能增加肠道消化负担;控制高油、高糖、高盐食物,避免刺激肠道黏膜。
02
适当运动:让肠道 “动起来”
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血液循环,还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便秘、腹胀等问题。
03
规律作息:给肠道 “足够休息”
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夜间是肠道修复和菌群调整的关键时期,熬夜会打乱肠道节律,影响消化酶分泌和肠道蠕动。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如晨起或餐后)排便,让肠道形成 “条件反射”,减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降低毒素堆积风险。
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起身走动5-10分钟,防止久坐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诱发便秘。
04
缓解压力:给肠道 “减减负”
长期焦虑、紧张、压力大,会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肠道蠕动紊乱、菌群失衡,甚至引发肠易激综合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社交、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释放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保持情绪稳定。
05
定期筛查:给肠道 “做体检”
肠道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定期筛查是预防大病的关键:
普通人群:40岁以上建议每5-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如有肠癌家族史、肠息肉病史、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慢性肠炎患者):建议提前至35岁,每 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同时可结合粪便潜血试验等辅助筛查。
Part 03
警惕!这些信号是肠道在 “求救”
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可能是肠道健康出了问题,需及时关注并就医:
排便异常:长期便秘(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结)、腹泻(每天排便超过3次,粪便稀溏),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排便时发现血便(鲜红色或暗红色)、黏液便(粪便表面附着黏液)、黑便(柏油样便,可能提示上消化道出血)。
腹部不适:频繁出现腹痛(隐痛、胀痛或绞痛)、腹胀,尤其是餐后明显;腹部触摸到不明原因的肿块,且质地较硬、位置固定。
全身异常:不明原因的体重快速下降(1个月内减重超过5%);反复贫血(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无明显诱因的发热、乏力,且休息后无法缓解。
Part 04
出现不适?这些检查帮你明确诊断
若出现上述症状,不必过度恐慌,但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以下是肠道疾病(尤其是结直肠癌)常用的诊断方式:
01
肠镜:诊断的 “金标准”
肠镜是肠道检查中直观、准确的方式,通过一根带有摄像头的软管从肛门进入肠道,能清晰观察肠道黏膜的细微病变(如息肉、溃疡、肿瘤),同时可在检查中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化验,明确病变性质(良性或恶性),是结直肠癌诊断、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02
增强 CT:精确定位病灶
增强CT需在检查前注射造影剂,能更清晰地显示结、直肠内较小或隐蔽的病灶,同时评估肿瘤与周围组织(如血管、器官)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或其他脏器(如肝、肺)的转移,帮助医生对结肠癌进行分期,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肠道是身体的“营养源”,也是健康的“守护神”。在世界肠道健康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肠道健康,从饮食、运动、作息等小事做起,给肠道多一份呵护,为身体健康多一份保障。
审核:王君明主任
发布于:福建省景盛网-配资平台查询网-配资杠杆炒股-配资公司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